首页 > 私募 > 人物

悟空·孙正义传:从热血穷小子逆袭成为千亿帝国掌门人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小波

  前言

  悟空传这两天正在上映。

  不知为何,孙悟空的遭遇总让GPLP君联想到一个非常知名的投资人——孙正义。

  悟空传里,作为一只桀傲不驯的猴子,孙悟空反抗精神十足。天庭毁掉他的花果山以掌控众生命运,他便决心跟天庭对抗,毁掉一切戒律。在天庭,孙悟空遇到不能爱的阿紫,一生的宿敌杨戬,和思念昔日爱人阿月的天蓬,他们的身份注定永生相杀,但其实不甘命运摆布的又何止孙悟空一人?却没想到反抗却带来更大的浩劫。

  他们所做的一切,究竟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热血轻狂,还是无奈宿命难改的压抑绝望?难道命运真的早已注定?悟空不服,他再次挥动金箍棒,要让这诸佛都烟消云散!

  借助互联网的力量,孙正义似乎也在与过去的传统势力say goodbye。

  贾跃亭的事件还没有结束。

  据说已经返美回国。然而,此次,乐视已经不是重点,今天,GPLP君要谈的剧中的男二号,被贾跃亭无意牵连到的,孙正义,软银集团董事长。

  如果不是贾跃亭,可能孙正义也没有这么快的走进中国人的视线。

  孙正义是白衣骑士吗?

  可以投资阿里巴巴成为神话,然而,孙正义毕竟不是神,当然他也不会成为贾跃亭的救世主。

  因此,就在孙正义200亿美元投资贾跃亭的消息迎来大量转发和网络段子手们疯狂带节奏之际,软银和乐视随即澄清是假的。好了,吃瓜群众们可以洗洗睡了。

  其实,仔细思考一下,二者的合作基本不可能发生,为啥,因为其实孙正义并没有那么多现金,即便他看起来非常土豪——2017年7月,孙正义斥资243亿英镑(折合约320亿美元)溢价43%收购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

  但是,没有人知道,这些收购的钱其实来自于孙正义卖出阿里巴巴部分股权套现的100亿美元左右,同时他还出售了日本游戏公司GungHo股份等,要知道,这些都是现金奶牛,如果没有特别紧急需要,一般的人是不会出售下金蛋的鸡的。

  即便如此,当前软银集团目前还负债千亿美元,并且在债务的泥潭当中,他近期内难以摆脱。

  一切来源于2012年200多亿美元对Sprint的收购,就是这起收购,让软银集团进入了债务的泥潭,这让孙正义的人生出现了转折。

  Sprint是一家什么公司呢?

  作为美国美国第三大网络运营商,Sprint Nextel自从2007年以来一直持续亏损,长期债务已达210亿美元,其用户规模仅为AT&T、威瑞森无线电信的一半。

  软银收购之前,瑞士信贷驻东京分公司的电信分析师早川仁就曾分析,只有软银的高层才知道为什么孙正义要冒这么风险进军美国的电信市场,要知道在外国市场的移动电信领域取得成功是非常困难的。

  事实果然如此。刚从2006年收购沃达丰的债务阴影中走出来的软银集团,此刻又被拖进了无尽的债务当中——2013年收购Sprint完成以来,其实软银的日子就没好过。剔除收购的花费,软银还要给Sprint还债,还要投入和其他运营商竞争。

  据彭博统计的数据,软银已身负超过1000亿美元的债务,因过于庞大,美国评级机构穆迪已把软银的长期信用评级降至垃圾级。为应对股价不断下滑,软银在2015年第三季度和2016年第一季度分别祭出了10.9亿美元、44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但是也没能很好拉动股票价格回升。 2016 年第一季度,软银净利润继续下降 30%,其负债率已高达1000亿美元。

  为了给Sprint 输血,软银不得不开始出售阿里巴巴的股票,甚至将旗下现金奶牛 Supercell 卖给了腾讯。

  孙正义想延续他收购沃达丰的成功,然而,这一次,他失败了——早在2006年,当时作为互联网公司的日本软银收购了处于困境中的日本移动运营商沃达丰,公司财政因此一度紧张,在2007年3月,软银带息债务高达2.4万亿日元,而孙正义也因为这个大胆的收购案而饱受谴责。

  但是,软银成功地抓住了苹果的iPhone和iPad进入日本市场的机会,使软银一度成为苹果iPhone在日本的独家运营商,软银也借此从竞争对手抢走了很多客户,而软银的收益从此开始飙涨。在过去的两年里,软银的净收益已经增长了两倍多,达到了3140亿日元,(约合40亿美元)。

  2017年6月28日,据外媒消息,软银正在和美国电信巨头康卡斯特以及Charter公司密谈,有可能把Sprint转让给对方。

  此外,软银集团在印度的投资也并不成功。2017年2月,软银集团透露在Snapdeal和印度打车软件Ola的投资上损失了3.53亿美元。

  由沃达丰及收购Sprint我们可以看出,软银投资的特点——它最喜欢投那些处在危机却机会很大公司。(也许你会说哪个投资公司不是投机会大的有潜力的?但我想说的是像软银这样几次‘渔翁得利’的还是少数)。

  说白了,即便对未来一无所知,然而,孙正义依旧喜欢去尝试着赌一把明天——如同孙悟空,明知道自己的力量与天庭之间差了千百倍,然而,他还是决定放手一搏。

  对此,他疯狂卖力的工作,一天只睡3-5个小时,朝着他的理想而奋斗,这多少有点是穷小子的励志故事,然而,事实上,回顾孙正义的发家,我们也不难看出,他的一生恰恰如同孙悟空,喜欢冒险,不愿甘于现状。

  起底孙正义

  作为一家控股公司,软银集团Softbank集团内部有大大小小好多的公司,比如他们有办公用品贩卖、转职信息提供、太阳能(行情000591,诊股)发电等各式各样的公司,而且这些公司的数量每天都在发生变化,没有人说的清楚它到底是做什么的。

  当然,如果按照营业额比重来说的话,软银集团应该是一家通信公司,目前,其旗下赚钱的实业都是通讯行业,比如,Softbank mobile、 BB、 Telecom,当然,这都是孙正义收购而来的公司。

  但是按企业理念来说的话大概是一家致力于信息产业的综合性公司,或者用风险投资公司来形容软银集团更为贴切,比如孙正义在全球一共投资了超过450个互联网公司,抓住了过去20年互联网的大浪潮。 比如 1996 年他以 1 亿美元投资了雅虎,获得了其 33% 的股份;1999 年,他 2000 万投资了阿里巴巴,成就了一次将近 1000 倍的投资。

  在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中,他还投资过包括新浪,网易,人人,盛大,当当,携程, PPTV 等。

  他的人生哲学是“互联网是最安全的地方”。

  从1996年到2017年,他用21年的历史证明,高额的风险带来的是高额的回报,当然,赌博的也有可能是输的,比如收够sprint。

  软银集团身上充满了孙正义的影子。

  因此,理解软银,我们就不得不回顾孙正义的历史。

  孙正义是在日朝鲜后裔,1957年出生于日本佐贺县朝鲜人部落,1990年正式加入日本国籍。

  孙正义开挂的人生起源于高中的一个短期英语培训班。

  此后,受美国自由、开放的氛围所感染,16岁的孙正义说服父母开始赴美留学。当然,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貌似孙正义出身至少是中产阶级。

  此后,孙正义犹如孙猴子附体,脱离了日本循规蹈矩的文化,开始在疯狂与冒险的道路上一路狂,开始一路开挂的人生——孙正义学习不错,而且相当努力,在加州伯克利攻读经济学的生活费,都是他靠搞发明赚来的!那时,他的发明大大小小累计了250项,还把其中的一项以1亿日元卖给了夏普。就这样,孙正义挖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从美国毕业以后,孙正义回到日本,用这笔钱和亲戚出资的1亿日元成立了一家公司:UnisonWorld,而这就是软银的前身。

  1981年,孙正义注册了softbank公司,软银集团就此正式成立,当时的资本只有1000万日元。很多资料显示,公司成立当天,这个1米5的小个子男人踩在一个苹果箱上,激情澎湃地对他仅有的两名员工发表演说:公司营业额5年要达到100亿日元,10年要达到500亿日元。因为想法太过疯狂,仅有的两名员工被吓跑了。

  后来,依靠代理和分销软件,建立起了一定规模的销售网络之后,孙正义的软银集团开始逐步发展起来。

  孙正义赶上了日本的互联网爆发——80年代末,90年代时候的互联网还不算发达,而且日本的网络硬件条件并不是很好,费用却很昂贵,于是,孙正义开始涉足ADSL为代表的网络运营行业,用非常低廉的价格提供(当时的)高速网络服务,从而掀起了一场网络革命。

  甚至有社员在街头到处免费给行人发放路由器的奇葩景观,然后为了加强技术和销售网络,又买了当时的日本Telecom就是现在的SoftbankTelecom。

  在创业并不被日本主流社会所认可的社会文化下,孙正义多少有点另类——他有点疯狂,敢于投资许多人当时还听不懂的阿里巴巴以及早期敢于下注早期的杨致远,然而,疯狂的背后,则是真实的孙正义是一个非常有计划的人。

  以投资阿里巴巴为例。

  投资阿里巴巴看起来是一个6分钟的神奇故事,然而,事实上,所有人都错了,为这6分钟,孙正义其实准备了很久。

  有一篇报道回顾了孙马见面之前的情况:

  马云在1999年10月的一天,收到了摩根士丹利亚洲公司资深分析师古塔的一封电子邮件,说有一个人想和他见面,建议他去见见。当时马云刚获得高盛500万美元的风险投资,正忙于阿里巴巴的建设,便忽略了这封邮件。几天过后,古塔又打电话催促马云,并一再强调这个人对阿里巴巴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要马云一定重视。被古塔说得动了心,马云决定前往北京见一见这个神秘人物。

  这个神秘人物其实就是孙正义。

  时光回溯到1999年。

  那个时候,中国的互联网市场正是如火如荼,新浪、搜狐开始成立,而且伴随UT斯康达等登陆美国资本市场,中国互联网公司成为海外风投的“新宠”,自然,孙正义也不想错过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

  而且,作为UT斯康达的投资者,孙正义从其身上赚到了不少钱,为了更好的挖掘中国的互联网项目,孙正义委托薛村禾为首的UT斯康达高管团队筹建软银中国基金,并一直想“近距离”看一看。终于,借UT斯康达在北京总部召开董事会之机,孙正义及其日本团队计划“会面”中国互联网创业者。

  最终,软银中国团队挑选出10家左右的中国互联网公司,其中包括阿里巴巴马云、新浪王志东、网易丁磊等悉数到场,分别在规定时间内陈述项目并接受提问;而软银方面,则有孙正义、薛村禾、吴鹰、周志雄等出席。

  而到了马云这里,虽然其陈述时间只有6分钟,然而,最后问答时间大概用了40-50分钟,相当于现场路演,他充分讲明白了中国的电子商务,当然,也最终通过了孙正义的面试,也就是,获得软银的投资基本是没有问题了。

  但是当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孙正义向曾承诺软银将投资Sparkice,中国另外一家B2B电商。孙正义具体该投资阿里巴巴多少钱呢?

  孙正义的想法是,既投资曾强的Sparkice团队,同时投资马云的阿里巴巴;且给曾强的投资额度约3,500万美元,高于马云团队。

  然而,当薛村禾带领软银中国团队开展尽职调查后,向日本软银总部上交一份报告称,要投就只投马云一家,态度相当坚决。吴鹰回忆称,“我与老薛是坚决站在一起的,我知道曾强这个人不落地,太吹了。”而在薛的记忆里,马云团队彼时也很紧张,其担心软银既投这家又投那家,市场会比较混乱。

  一方面,软银中国坚决要求只投马云;另一方面,孙正义则要信守投资承诺、说话算话。最后妥协的结果是,仅向Sparkice投资500万美元,而向马云投资2,800万美元;且后续不再跟投Sparkice,专注阿里巴巴一家。前者的投资由软银日本完成,而对阿里巴巴的投资则由软银中国团队全权负责。(注:阿里招股书显示,2000年第二轮融资2,500万美元,软银领投2,000万美元)

  作为见证者之一,对于软银成功投资阿里巴巴,吴鹰中肯评价称,“薛在这个问题上贡献占80%,孙正义与马云见一面,演讲6分钟,谁能那么神?找都是我们(软银中国)找来的;如果找的不是马云,就更没戏了。”若还要深究,如果中国团队占有80%功劳,周志雄把马云找来,也要占到20%-30%,因为当年的马云太不知名了。

  而孙正义,也是因为从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当中赚到了钱,所以才会有意识的布局中国互联网公司,其所谓的疯狂正是对互联网的坚定看法。

  由此我们可以见到,孙正义疯狂的背后,则是其每一步都精心计划的结果,正如其人生规划——20岁创立自己的公司;30岁赚到上亿美元的钱用于投资;40岁选一个重要的行业,然后把重点都放在这个行业上,在这个行业中取得第一;50岁,实现梦想,公司收入超过100亿美元;60岁把接力棒交给接班人,退休。

  孙正义的逻辑异于常人。

  犹如悟空传里的孙悟空,没有人理解他一次一次挑战天庭的目的,一次一次碰的头破血流,然而,他坚持他的理想,破坏现有的逻辑,没有什么命中注定。

  是的,没有什么是侥幸,孙正义投中阿里巴巴的背后也是源于他对美国及日本包括中国互联网公司的深度看好。

  对此,他坚持投资了阿里巴巴13年,直到上市之后才开始减持。

  作为韩裔日本人的孙正义或许正如拉勒姆所说,是一个不安分的改变者,总是喜欢改变一切。在日本,孙正义因为自己的大胆冒进而显得与众不同。

  然而,伟大都是那些被时间停留的,在这个变化的世界里,没有神一样的人。

  孙正义也是如此。

  正如孙悟空的命运,充满了反抗的挣扎,然而,对与错,是与非,远不如“这个天地,我来过,我奋战过,我深爱过,我不在乎结局。”足矣。

 

相关阅读

1 今天(8月10日),创业黑马(行情300688,诊股)上市了,牛文文到深交所去敲钟,我去不了,就写一篇小文,在这里祝贺一下。2文文有一张照片,侧身举着一本卷起来的杂志,做呐喊的样子。他好像[详细]
不仅于此,那些已然被推上企业家高座的人,也不惜下场来享受起网红身份。2016年初,杨元庆在一场论坛上说,“舆论那么热,说明我们还在风口上,很多人关心我,说明我们还没有被BAT完全边[详细]
好买说橡树资本是由霍华德·马克斯 (Howard Marks)1995年于美国加州创立的一家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擅长困境债务、房地产、上市股票等投资领域。截止2017年6月,橡树资本总资产管理[详细]
来源@淡水value成功不需要非凡的才华,威廉·卢恩(William J. Ruane,1925年-2005年)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但卢恩的确有敏锐的洞察力,他在自己的投资生涯中一直清醒地秉持一个伟大[详细]
编者注:伴随腾讯控股股价再度大涨,马化腾以约362亿美元的财富超越马云(356亿美元),成为中国首富,当然也是华人首富、亚洲首富。 QQ是他“抄”来的,微信不是他发明的;曾经苦到差点几[详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中华消费在线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中华消费在线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