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评论

新能源车产业在“过剩”争议中加速成长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小波

  资料图:新能源车充电桩。 武俊杰 摄

  一边是关于产能“过剩”的潜在担忧,一边是国内外车企热火朝天地抢滩布局——越来越多的市场信号显示,尽管面临一些市场争议,但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仍在加速成长。

  工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0月份,中国纯电动汽车产销均完成7.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76.3%和95.8%。

  此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了少见的产销差距。一些市场人士据此认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正面临产能过剩风险。对此,大部分新能源汽车企业认为,前三季度的这种“产销落差”与一季度政府调整相关产业政策、企业需要时间完成相关产品认证工作有关,并不代表国内需求下滑,而10月份呈现出的产销井喷式增长今后仍将继续。

  比亚迪汽车销售公司公关总监杜国忠表示,“受政策影响,上半年市场整体处于观望状态,但并不意味着需求减弱。实际上,下半年释放出来的强大需求,可以反映出中国新能源车市场巨大的增长空间。”

  北汽新能源首席品牌官胡恩平认为,目前已有不少城市打造了便利、环保、成本低廉的新能源汽车公共服务设施,这进一步增强了普通消费者的购车意愿。“如今,我们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换电模式,一个换电站可以在占地面积非常少的情况下,支持每天超过100辆汽车的充电需求。”

  杜国忠则表示,比亚迪正在摆脱“政策依赖”,该企业新能源车50%以上销量来自于非限购城市。“依靠更加丰富的车型和更加突出的性价比,人们越来越多愿意购买新能源车。我们已经摆脱了‘地方政府财政补贴推动’的发展路径。”

  在许多车企看来,良好的、体系化的政策配套环境,仍然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未来得以持续稳定发展的最关键因素。

  胡恩平说,随着双积分政策的推进,相信新能源车型的开发和市场规模会进一步加速,这对于整个中国汽车行业在全球汽车电动化和新能源车领域的地位将起到积极作用。

  为了应对“双积分”,外资车企布局力度明显加大。继德国大众集团、美国福特汽车公司陆续与中国企业达成合资协议进入中国新能源汽车特别是纯电动车领域,日立汽车马达系统株式会社也于近日在广东省广州市设立了从事电动汽车用电机开发、生产及销售的新公司。

  多数品牌车企认为,在竞争和淘汰中成长,仍然是当下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胡恩平表示,中国的市场是开放的,中国本土品牌不仅不惧怕竞争,更愿意参与国际竞争,“我们对自己的技术、产业链和政策优势非常有信心。”

相关阅读

如今在汽车圈,如果你不知道马上要出台的“双积分”政策,那你就OUT了。跨国汽车公司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具有纯电动汽车基础的,如大众、宝马、奔驰、日产、通用等。而后一种跨国汽[详细]
8月底,北京现代因多重原因导致供应商停止供货,致使旗下4家工厂停止生产,同时生产方与供应方的采购合作暂时中止。优质货源难寻找成本增加. . . . . .这些问题都成为采购环节的[详细]
近年来,随着混合动力、插电混合动力、纯电动以及燃料电池车概念的发酵,让人们认为新能源将会是未来的核心,前途光明,也因此有人因而抛弃传统发动机,认为“发动机是熟透了的技术”[详细]
政策,禁售燃油车随着各国燃油车禁售令的颁布,零部件供应商正在慎重考虑发展电动车可能会给欧洲汽车产业带来的影响。欧洲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联合会( CLEPA )主席罗伯托·瓦瓦索里( [详细]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动力电池PACK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整理数据显示, 2015年中国动力电池产值380亿元,同比增长262% ,产值接近数码锂电池。未来5年我国新能源汽[详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中华消费在线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中华消费在线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