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评论

蔚来首款量产车下月中旬上市,能否复制特斯拉之路?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荣荣

  据悉,蔚来首款SUV车型——ES8将于12月16日正式上市。而近日蔚来ES8还将针对副驾驶座椅进行升级:副驾驶座椅前方取消了传统的手套箱设计,进而配备有腿托和脚托,让副驾驶拥有头等舱一般的乘坐舒适性。虽然没有了手套箱,但由于ES8没有燃油车的传统换挡机构,所以在中控台下方增加了一个开放的储物格。

  蔚来ES8定位于一款7座中大型SUV,车身由全铝打造。长宽高分别为5022/1962/1753mm,轴距为3010mm,与特斯拉Model X尺寸相当。值得注意的是,车辆尾部标有“江淮蔚来”的标识,表明其将由江淮汽车进行代工生产。

  内饰方面,ES8设计充满未来感,双辐式多功能方向盘、两块大尺寸液晶屏也为该车增加了科技感。此外,作为蔚来旗下的首款SUV车型,蔚来ES8内部将会采用2+3+2的7座布局。

  动力方面,新车将搭载前后双驱动交流异步电机,最大功率为326马力,峰值扭矩为420牛·米,官方0-100km/h加速时间为4.4秒。此外,该车采用了容量为67kWh的三元锂电池,在快充模式下,电池电量从0充到80%需要1小时;而在慢充模式下,充满电则需要8小时,满电后在NEDC综合工况下的续航里程达355公里,60km/h等速续航里程为500公里,并配备空气独立悬挂。

  据其创始人李斌说,这款车的目标群体是中产阶级新贵家庭,所以售价应该不会便宜,预计在30万以上。不管这个价格与最终公布的售价相差多远,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蔚来ES8一定会比特斯拉便宜,而且会便宜很多。

  其实蔚来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跟特斯拉是非常相似的。例如,特斯拉的创始团队是由一群来自硅谷的IT精英构成,而蔚来则由京东创始人刘强东、汽车之家创始人李想、易车创始人李斌、腾讯创始人马化腾、高瓴资本张磊以及小米董事长雷军等人联合创立。说到底,他们都是用互联网思维造车的企业,与传统汽车品牌截然不同。

  从他们的产品规划中,就可以看出这一点。特斯拉在2008年推出的第一款车型Roadster为一款纯电动跑车,售价高达11万美元,而最初的7台Roadster则作为“创始人系列”提供给了马斯克和其他出资人。随后,特斯拉相继推出了Model S型轿车和Model X两款面向主流大众的车型,才在市场中站稳脚跟。

  而蔚来似乎也采取了类似的套路:推出的首款车型为纯电动超跑EP9,超过100万美元的售价同样非常夸张,还去纽北赛道刷新了电动车的最快圈速。同样,首批的6台蔚来EP9也被他们的几位创始人买走。即将到来的ES8将是蔚来面向大众市场的首款车型,7座SUV的定位也很符合目前国内的潮流。

  而蔚来作为国内新兴的互联网车企,与特斯拉不同的是,他们似乎不用为产能不足的问题头疼。众所周知,特斯拉最近这段时间频频曝出生产方面的问题,这可能会让它们无法如期交付第一批Model 3,这样的问题可能会困扰很多类似特斯拉这样的车企。但由江淮代工生产的蔚来基本上不会面临这样的尴尬局面。

  同时,蔚来在售后的用户体验方面也有着自己的独到之处。蔚来一直对外强调,涉及用户体验的都是自己做,包括前段销售建立交付中心,开发App建立社区时不时地送给用户积分换取礼品、建立体验中心并匹配无数的线下活动等等,省却了中间环节将传统的4S店的各项职能分解单独做。蔚来在这方面做了大量的投入,就是为了让车主得到最好的用车体验。

  目前,蔚来ES8这款车的售价还是未知数,但无论从产品层面,还是从营销层面,我们都能够感受到蔚来的诚意。相比较而言,特斯拉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还是属于“奢侈品”一类的产品。例如他们的SUV车型Model X起售价高达83.6万元,尺寸、动力都不弱于它并且提供7座的ES8的售价很可能不到它的一半。如果蔚来真的能够拿出一个比较有诚意的价格,它的市场前景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相关阅读

如今在汽车圈,如果你不知道马上要出台的“双积分”政策,那你就OUT了。跨国汽车公司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具有纯电动汽车基础的,如大众、宝马、奔驰、日产、通用等。而后一种跨国汽[详细]
8月底,北京现代因多重原因导致供应商停止供货,致使旗下4家工厂停止生产,同时生产方与供应方的采购合作暂时中止。优质货源难寻找成本增加. . . . . .这些问题都成为采购环节的[详细]
近年来,随着混合动力、插电混合动力、纯电动以及燃料电池车概念的发酵,让人们认为新能源将会是未来的核心,前途光明,也因此有人因而抛弃传统发动机,认为“发动机是熟透了的技术”[详细]
政策,禁售燃油车随着各国燃油车禁售令的颁布,零部件供应商正在慎重考虑发展电动车可能会给欧洲汽车产业带来的影响。欧洲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联合会( CLEPA )主席罗伯托·瓦瓦索里( [详细]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动力电池PACK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整理数据显示, 2015年中国动力电池产值380亿元,同比增长262% ,产值接近数码锂电池。未来5年我国新能源汽[详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中华消费在线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中华消费在线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