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评论

BAT“变了”,但这恰恰是车企的机会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静云

  “在这个世界上,你可以逃离一切,却无法逃离腾讯。”不久前,在2017腾讯全球合作伙伴大会上,主持人曾在开场白中说了这样一段令人深思的话。这句话给笔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的确,对于每个中国人而言,BAT的存在不仅仅是几家互联网公司,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在一定程度上重塑了我们的生活。

  近几年,BAT仿佛在一夕之间“变了”,它们不仅仅忙碌于各自在社交、支付、科技、电商、搜索等领域的探索,还将触角伸向了汽车行业。这样革新性的举动,对于汽车行业而言,是个不小的刺激。对于BAT等互联网公司介入汽车行业这件事,人们有怀疑、有好奇,当然还有恐惧。然而短短两年过去了,以BAT为代表的互联网公司已经在汽车领域拉起了全面进攻的战线:车联网、自动驾驶、位置服务……似乎在汽车产业链的任一环节都可以找到互联网企业的踪迹。

  毫无疑问,BAT走了一招快棋。不久前,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征求《国家车联网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总体要求)的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当前车联网产业已经成为《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这其实与BAT的布局不谋而合。于是,很快有人提出了质疑:在这场轰轰烈烈的变革中,BAT的话语权是不是过大了?笔者认为,BAT入局无人驾驶,并没有抢占车企的话语权。总体而言,这对于车企而言不是挑战,而是机遇。

  首先,目前BAT在独立造车上并没有太多动作,反而强化了与车企之间的合作。比如阿里巴巴与上汽集团,百度与长安汽车、北汽集团,腾讯与广汽集团……这种多对多的合作模式证明,在发展自动驾驶上,BAT非常懂得借助车企的优势,进行强强联合。

  而这种合作对于车企而言,则更是锦上添花的好事。BAT能为车企提供大数据、高精度地图、车联网、支付等优势资源,这些东西单凭车企是很难覆盖全面的。因此BAT向汽车行业的进军,其实是把加法变成了乘法。

  其次,BAT的无人驾驶探寻之路,也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车企的神经。此前,车企的竞争集中于自己的圈子内部,甚至集中到某一细分市场内部。BAT对于行业的搅动,让传统车企瞬间警惕起来,面对强大的BAT,传统车企很怕被颠覆。

  据笔者了解,其实很多传统车企在前瞻性研发上,包括自动驾驶等方面走得并不慢,甚至很多车企很早就启动了相关研究。但出于对自身产品的保护,它们还不想那么快地亮出这些技术,毕竟革自己的命总是需要些勇气。

  但BAT的半路杀出打乱了车企的“保守”节奏,逼迫着它们必须得赶快拿出点真功夫、新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是刺激了车企的活力。因此,笔者认为,BAT走向无人驾驶之路,不仅是对汽车行业的搅动,对于车企而言,也是个难得的革新机遇。

  编辑:黄蓓

相关阅读

如今在汽车圈,如果你不知道马上要出台的“双积分”政策,那你就OUT了。跨国汽车公司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具有纯电动汽车基础的,如大众、宝马、奔驰、日产、通用等。而后一种跨国汽[详细]
8月底,北京现代因多重原因导致供应商停止供货,致使旗下4家工厂停止生产,同时生产方与供应方的采购合作暂时中止。优质货源难寻找成本增加. . . . . .这些问题都成为采购环节的[详细]
近年来,随着混合动力、插电混合动力、纯电动以及燃料电池车概念的发酵,让人们认为新能源将会是未来的核心,前途光明,也因此有人因而抛弃传统发动机,认为“发动机是熟透了的技术”[详细]
政策,禁售燃油车随着各国燃油车禁售令的颁布,零部件供应商正在慎重考虑发展电动车可能会给欧洲汽车产业带来的影响。欧洲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联合会( CLEPA )主席罗伯托·瓦瓦索里( [详细]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动力电池PACK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整理数据显示, 2015年中国动力电池产值380亿元,同比增长262% ,产值接近数码锂电池。未来5年我国新能源汽[详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中华消费在线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中华消费在线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