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 评论

对燃油车“踩急刹车” 是有违产业规律的悖论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小波

  在今年的法兰克福国际车展上,不少汽车企业领袖从专业角度出发,对“禁售燃油车”表达了不满。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蔡澈谈到:全面禁售传统燃油车,有欠妥当,选择怎样的产品,应该由消费者说了算;大众集团CEO穆伦的表达更是直接,他认为,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将会共存于市场,至于“德国将在2030年禁售传统燃油车”的说法,则是“大选”的说辞。

  毋庸质疑,在追求汽车节能、减排的道路上,应该提倡百花齐放,无论是改进内燃机,还是混合动力、纯电动,亦或是燃料电池等技术,都有各自存在和发展的道理。把投票权交给市场,交给消费者,政府要做的,是制定减排目标和标准,恐怕这才是更灵活、更合理、更符合产业发展的选择。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每每被新技术、新发展、新变革这些大而化之的命题缠绕时,不免会有莫名的跟进和迷失。类似的情况,似乎如今正发生在汽车行业:政府官员呼吁全面普及电动车,汽车巨头纷纷制定规划“表决心”,全行业大有迈入电动车时代的架势。

  尤其是以下两个消息,不断被重复和放大:德国将在2030年停止燃油车生产和销售;工信部官员谈及“将研究停售传统燃油车的时间表”。这也成为大家口中,佐证燃油车将被踢出历史舞台的依据。

  但如果仔细分析,你会发现并不是那回事,“传统燃油车停售”的传闻,更像是一种误读。首先,有关“德国将在2030年停售燃油车”的消息,是去年10月份,由德国参议院通发起的倡议书,随后被各大媒体铺天盖地地做了报道。实际上,倡议书本质上并不具备法律效力,更没有得到德国联邦政府的认可。随后,德国交通运输部长很快否认了该项禁令的可行性。

  其次,对于工信部官员在公开场合的表态,也应辩证的看待:一方面只提到“正考虑制定”,在实际论证和执行中,尚未形成有效的文件;另一方面提到“世界其他国家都在制定时间表”,除了目前已证实的德国议院发出的倡议,更多是有关油耗和排放标准的预期。

  从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对汽车节能减排的要求,确实是大势所趋,更是各国政府和汽车企业的共识,也是推进汽车产业升级的重要指标。但至于要“一刀切”、“停售燃油车”等说法,则显得极端和缺乏理性。

  任何新事物的发展,都有继承和创新的过程,汽车从诞生到现在,已超过130年,发明之初,也曾遭遇质疑和讥讽:最直接的是,它的速度比不上马车。在此后的发展中,也不断面临新的问题,并不断解决。无论是内燃机效率、车身材料、整体的安全、与社会生活的和谐等。

  目前“热度最高”的电动车,其实并非绝对意义上的新能源,因为从历史材料来看,它出现的时间早于内燃机。1873年最初的电动车问世,它是由戴维森发明的一辆电动载货车,使用铁、锌、汞合金与硫酸进行反应的一次电池。从1880年开始,应用了可以充放电的二次电池;19世界末,伦敦甚至出现过电动客车。

  之所以电动汽车未能如内燃机车一样蓬勃发展,主要原因还是电池技术和工艺受到制约。在上世界7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出现了“石油危机”,尘封半个多世纪的电动车,才再度引发人们关注。

  结合以上分析不难看出,电动车的发展本身也经历了一个曲折上升的过程,而推进传统内燃机车电动化,更是一个发展方向,但是否是唯一方向?是非要“一刀切”,全都改成电动车?如果这么做,恐怕会演变成“电动绝对化”这个极端。

  在今年的法兰克福国际车展上,不少汽车企业领袖从专业角度出发,表达了类似观点。戴姆勒股份公司董事会主席蔡澈谈到:全面禁售传统燃油车,有欠妥当,选择怎样的产品,应该由消费者说了算;大众集团CEO穆伦的表达更是直接,他认为,在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传统燃油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将会共存于市场,至于“德国将在2030年禁售传统燃油车”的说法,则是“大选”的说辞。

  类似的声音和观点,在国内汽车行业中同样存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认为:把所有新能源都说成电动车,这个引导方向并不完整,技术路线的选择,企业要有充分的主导权;江淮汽车总经理项兴初认为,从燃油过度到纯电动或燃料电池,有相当长的时间段,燃油车节能技术的升级、开发仍很关键,值得研究。长城汽车董事长魏建军在接受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采访时表示:燃油车节能技术的发展,有助于推进减排,电动车也并未非唯一的技术路径。

  仅以混合动力为例,丰田推出的普锐斯车型获得不少消费者青睐,根据丰田公布的资料:今年2月份,其混动车型累计销售已超1千万辆。以每位混动车主对CO2减排的贡献,假设每辆车行驶10万公里的生命周期,以通常大小车辆和通常驾驶性能来计算,约减少10.6吨二氧化碳排放。

  毋庸质疑,在追求汽车节能、减排的道路上,应该提倡百花齐放,无论是改进内燃机,还是混合动力、纯电动,亦或是燃料电池等技术,都有各自存在和发展的道理。把投票权交给市场,交给消费者,政府要做的,是制定减排目标和标准,恐怕这才是更灵活、更合理、更符合产业发展的选择。

相关阅读

如今在汽车圈,如果你不知道马上要出台的“双积分”政策,那你就OUT了。跨国汽车公司也分为两种:一种是具有纯电动汽车基础的,如大众、宝马、奔驰、日产、通用等。而后一种跨国汽[详细]
8月底,北京现代因多重原因导致供应商停止供货,致使旗下4家工厂停止生产,同时生产方与供应方的采购合作暂时中止。优质货源难寻找成本增加. . . . . .这些问题都成为采购环节的[详细]
近年来,随着混合动力、插电混合动力、纯电动以及燃料电池车概念的发酵,让人们认为新能源将会是未来的核心,前途光明,也因此有人因而抛弃传统发动机,认为“发动机是熟透了的技术”[详细]
政策,禁售燃油车随着各国燃油车禁售令的颁布,零部件供应商正在慎重考虑发展电动车可能会给欧洲汽车产业带来的影响。欧洲汽车零部件供应商联合会( CLEPA )主席罗伯托·瓦瓦索里( [详细]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动力电池PACK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整理数据显示, 2015年中国动力电池产值380亿元,同比增长262% ,产值接近数码锂电池。未来5年我国新能源汽[详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中华消费在线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中华消费在线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