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7中国汽车产业区域经济峰会上,中汽中心副主任高和生谈了汽车产业发展的几点认识。
1. 汽车产业区域发展特征明显,上海、重庆等地区仍处于领先地位。上海市位列第一,2016年主营业务收入为8027亿元,和重庆、长春、北京、广州名列全国规模前五位。其中重庆市产量最大,超过250万辆,武汉、柳州等地都成为近两百万辆的生产重镇。
2. 整体产业伴随汽车消费市场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东部地区汽车市场趋于饱和,广阔的中西部地区市场潜力巨大。未来汽车市场继续向中西部四五线城市下沉。另一方面,发达地区的制造成本上升、生产要素和环境问题逐渐凸显,整零企业产能布局加快向西转移。未来谁占领西部市场,谁就占据主动权。
3. 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化曙光已经显现。2016年国内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突破50万辆,保有量过百万辆,占总体汽车市场比例达到1.7%,从推广应用的产业培育期已经迈入了大众消费的市场化初期。根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发展规划,在2020年左右,要达到10%的占比目标。
4. 零部件产业尤其是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要提前布局、超前规划。传统汽车零部件的发展困境是汽车强国建设的重要短板,零部件是基础和关键,离开零部件谈不上汽车工业的强大。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面临的是全产业链重塑,是机遇也是挑战。目前这两个新兴领域方兴未艾,一定要注重零部件的重要支撑作用。
5. “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给汽车产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今年以伊朗为代表的整车出口市场表现不错,全年整车出口有望突破90万辆。产品走出去、产能走出去、技术走出去、标准走出去、服务走出去,中国汽车产业尤其是自主品牌大有可为。
6. 汽车产品市场多元化趋势要引起高度重视。消费者在购买端和使用端对汽车的定义和需求正在发生悄然变化,汽车市场更加细分。汽车产业、行业企业的供给侧改革势在必行。未来面向共享经济的产品形态和产业链变革,将深度影响整个产业格局。
湖南省作为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形成了以长株潭汽车产业集群为中心,以多种能源形式的轿车、专用汽车为主要发展车型,以关键零部件为配套的产业发展格局。未来,长株潭汽车产业集群将着力打造长沙经开区、长沙高新区、雨花经开区、株洲高新区、湘潭经开区等标志性产业基地,借力区域产业发展的高速机遇,打造“千亿”汽车产业前景可期。
编辑:张鹏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