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汽车设计师最好的时代,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闪耀台前,拥有这么多话语权;这也是最坏的时代,技术迅猛更迭,用户诉求多变,颠覆势力随时靠近,创新焦虑和挑战如影随形。在11月9日、10日举行的2017中国汽车设计(国际)峰会(简称CCDIS)上,这是很多设计师的共同感受。
CCDIS是国内外汽车及相关行业设计师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已成功举办了七届。本届有400多位行业设计精英、专家学者参与,聚焦造型设计与内饰交互设计两大领域,深入讨论汽车设计的工艺、品质,未来汽车设计的长远规划、重要走向以及响应产业革新的重大转变。
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荣文伟在致辞里不无感慨:“今天参会的很多人员都是中国汽车造型的决定者,70%国内的、30%以上国外的汽车设计大咖都到场了,可以说这个会今后会影响未来时代汽车的外型,甚至更大走向。”
上海国际汽车城(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荣文伟
大咖们围绕“匠心、战略、变革”对汽车设计的阐述,让记者更深切地感受到,当中国品牌汽车产品质量和整体销量稳步向前时,设计也正在与国际接轨。今天的中国汽车设计师不再只是跟随者,而是锐意创新,勇敢地走到潮流前列,开始形成了自己的品牌风格,同时,对汽车设计未来的思考和探索也越来越深入。或许真能如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设计部总监邵景峰会上所言:“下一个汽车设计策源地必然在中国”。
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设计部总监邵景峰
匠心是什么?未来匠心在哪里?
打造中国制造新的形象离不开匠心精神。“匠心是什么?我们如何能够去重振中国的匠心?”这是大会重点讨论的一个话题。
对此,论坛顾问、原丰田汽车全球设计总监御园秀一提到了“尊重”和“信念”两个重要关键词。“首先关于尊重,人们要尊重具有匠心的工人,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其次,对于匠心工人而言,他们必须要有信念,相信产品和品牌。”他说。
谈匠心要结合时代特色。邵景峰认为,在新的变革时代下,匠心不等于情怀,只谈情怀无法赢得市场。“好的设计是工程、市场和美学相互结合的产物,真正的匠心不仅追求美学,更追求价值的体现。”匠心也不等于抠细节,抠细节是基本的生存技能,没这个技能行业的准入门槛都没了。在智能互联技术的时代,对匠心的定义也从手工业时代的研究美转变为体验设计。在邵景峰看来,未来匠心将在体验设计上,只有抓住这一点,汽车造型设计在中国才有未来,才能活得更好。“汽车领域匠心不能只是态度,更多是责任,对技术推动责任和时代责任,没有责任感是没有办法做成新的时代匠心。”他说。
汽车设计要“谈感情”
我们正在进入一个信息复杂度远超以往的时代。从产品竞争的角度上来说,越来越激烈的对抗和冲击是必然的,许多产品已经从单纯的“谈性能”过渡到了“谈感情”的阶段,情感化设计也已经在汽车设计领域中崭露头角,甚至成为了最核心的组成部分。
丰田汽车中国设计总监池田亮表示:“今天,汽车制造商不再生产汽车,而是为客户提供全新的价值,比如使用自动驾驶以及机器人等最新的技术。讨论汽车驾驶的时候,过去所想的就是驾驶乐趣,但现在我们想要让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出行的自由,对于我们而言,出行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行动,而是能触及一个人的心灵,让他们能够在情感上被打动。
汽车设计师不仅是设计汽车,还要考虑用户体验,注重用户情感。这可以说是会上设计师们的共识。
广汽汽车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张帆表示,希望通过用心的设计让汽车体现车更多的人文精神,形成与车主在情感上的互动。“汽车工业在技术上的突飞猛进不可能每天都做到,设计师更应该考虑如何满足人的情感化需求,满足新一代年轻消费者心理上的需求。”张帆说。
广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张帆
长安汽车全球设计总监陈政认为,设计就是艺术与科学技术最完美的平衡点,是汽车与生命之间的纽带和关联。汽车作为人类贴身的伙伴,它必须是人类情感的外化,是人性的体现和延伸。
长安汽车全球设计总监陈政
邵景峰也强调,中国汽车未来的发展就是在用户体验上,尤其是互联网体验。“庞大的互联网人口决定未来汽车设计策源地必然发生中国,中国的设计师一定要掌握住属于自己的风口飞起来。换一种说法,我们要从以往的弯道超车变成换道超车。”
把设计思维提升到战略高度
“我们的战略是设计的战略?还是战略的设计?”广汽丰田副总经理肖宁的问题引出了一场设计与战略的讨论。
在中国汽车发展的过程中,中国设计师一直在苦苦挣扎,找寻中国需要什么样的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汽车设计开始重视更广义的设计概念——设计思维。从全球各行业巨头到本土企业,设计思维它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他开拓了新的产业格局,比如戴森、苹果、小米都有这样的经典案例。依靠设计思维这把大“杀器”,设计在整个企业内的地位在逐步上升,开始上升到了战略地位、战略高度。
设计师不光是造型师,更是创意大师,在设计过程中,要与工程师、营销人员在一起才能发挥真正的设计能量。过去汽车制造的流程实际上是线性的,以营销为先,而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为这种流程不会产生突破性创新,而应该把设计思维运用到战略。
邵景峰表示:“以前是技术思维,现在要导向于用户思维,技术思维里设计是服务于技术的,而未来技术必须服务于用户,以用户需求为导向进行设计,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抓住未来。”
在陈政看来,设计思维最核心的是对人性的洞见。而设计思维在战略层面上得以运用,可以改变整个企业的盈利模式和商业模型。“对设计的思维、对美、对文化的理解和感悟,以及如何深度挖掘用户需求,并不是简单、常规按照市场、用户调研就可以解决,而是需要对人性的洞见。抓住洞见的企业,在执行过程中能够完善或者说提供与之相符的产品,就能改变格局。”他说。陈政介绍,长安在2010年之后,就开始逐步运用设计思维,整合全球设计力量,同时提升设计的战略地位。今年长安发布的生命动感的设计理念,就是站在战略高度指导整个公司各个板块资源的调配和运作的。
编辑:张冬梅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