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私募 > 观点

A股信心指数微跌 私募乐观情绪延续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静云

  2017年10月,融智·中国对冲基金经理A股信心指数为117.48,环比微跌0.15%,与上月数值相差无几,可见市场情绪并未发生太大变化。尽管9月份股票市场震荡收官,但私募基金经理对于10月份行情依旧乐观,且维持较高仓位水平。

  平均仓位七成左右

  最新仓位调查显示,当前私募机构的平均仓位水平在七成左右。值得注意的是,半仓以上(仓位在50%以上)私募机构在所有接受调查的私募中的占比接近90%,达到了今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换言之,在过去一个月的时间内,私募的整体仓位仍在继续增加。

  具体来看,仓位在八成以上的私募机构甚至已经高达55.96%,而其中满仓的私募机构占据了这一数据的近一半;仓位在五成到八成的私募机构占比32.11%;而仓位在五成以下的私募机构占比总和不足12%,并且没有私募机构空仓。整体而言,私募机构在近几个月的仓位水平呈现明显增长态势,且高仓位已然成为私募机构的主流。

  10月将开启今年最后一个季度行情。虽然10月份交易日较正常月份减少,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国内方面: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2017年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2.4%,比上月上升0.7个百分点。制造业PMI已连续14个月高于50,连续12个月保持在51上方,9月制造业PMI超预期回升,制造业继续保持稳中向好;上市公司三季报将于10月份相继披露,业绩改善及成长加快的优质公司值得进一步关注。

  国际方面:一方面,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结果及9月份美国经济数据提高了12月份加息概率。从美联储政策来看,9月美联储会议宣布维持利率不变,并确定于10月开启渐进被动式缩表,这意味着美联储将极有可能在12月份完成今年的第三次加息目标。

  从美国最新经济数据来看,尽管美国9月份非农数据受飓风影响有所减少(由正转负),但失业率创新低、劳动参与率创新高,表明美国的劳动力市场继续改善,提振美联储加息的底气。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问题也将成为未来关注的焦点。过去的一个月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触底反弹,幅度已经接近4%。美元强势将导致人民币再次进入贬值区间,对国内市场流动性提出新的挑战。

  基金经理看多后市

  2017年10月A股市场趋势预期信心指标值为126.13,较上月跌0.74%,变动幅度不大。调查结果显示,45.05%的基金经理选择中性态度,较上月微弱上升;有50.45%的基金经理对10月A股市场持乐观或极度乐观态度,其中8.11%选择极度乐观,这一比例为近六个月来的新高;受访基金经理持有悲观/极度悲观态度的比例为4.5%,连续四个月保持相对较低水平。从A股市场趋势预期信心指标来看,私募基金经理对10月份A股市场的看法与9月份保持一致,以中性偏多为主。

  2017年10月仓位增减持投资计划指标值为104.5,较上月涨0.92%。调查结果显示,三分之二的私募基金经理选择在10月维持当前仓位水平(较高仓位水平)。令人意外的是,本月选择增仓和减仓的私募机构同时出现小幅增长,略有分歧。选择增仓/大幅增仓的基金经理占比从上月的15.48%上升至20.72%,而选择减仓/大幅减仓的基金经理占比则从9.68%上升至12.61%。从仓位增减持投资计划指标来看,该指标值虽然略有回升,但除了看多增仓的私募外,也存在部分私募在前期高仓位获利后准备减仓的情形。

  总体而言,A股市场趋势预期信心指标值和仓位增减持投资计划指标虽一涨一跌,但幅度变化较小,二者均与9月份调查结果保持较高一致性。调查结果综合显示,私募基金经理们多数继续看多10月份的A股市场行情。

相关阅读

版权信息|作者:吴军 ,原载于《教育改变命运》主题演讲 转自人民邮电出版社吴军,著名学者,投资人,人工智能、语音识别和互联网搜索专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和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详细]
富国大通投研中心:上周市场两市继续回调。对黑庄的严厉处罚净化了市场,这是监管层为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实在举措,让价值投资理念深入人心,让市场回归正常秩序。这波调整后白马股依[详细]
2017年双“十二”一根反杀阴线,就把昨天刚积蓄的人气再次击破,上证指数今天反杀1个多点,阴包阳啊;不过,创业板,跌幅小于上证指数,没能阴包阳。很多人估计今天又六神无主了,结合管理[详细]
近日,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在第十七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上表示,做一级市场股权投资要向华为学习:无论在公司发展好的阶段还是不好的阶段,华为都坚持进行研发投入,长期谦虚谨慎,持[详细]
证券时报网(www.stcn.com)12月11日讯据央视财经报道,12月11日,私募基金东方港湾董事长但斌在参加央视主办的论坛活动时表示,觉得央视50选择的股票比上证50还要好,“央视50预计明年[详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中华消费在线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中华消费在线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