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能源 > 原料

王世江:电子级多晶硅进口替代只是时间问题

来源:网络 责任编辑:青青

多晶硅是世界上最“纯"的物质,也是最“复杂"的产品,产品价格曾在短短1、2年内从30美元/千克疯涨至近500美元/千克,而又在短时间内直线下滑至40美元/千克,也曾一度被喻为比毒品还贵的产品。“拥硅为王"也一度是光伏行业的热点词汇,多晶硅产业价格也成为太阳能光伏行业景气度的风向标,多晶硅产品价格过山车式的涨跌对下游光伏产品市场的发展带来严重影响。

多晶硅产业发展历程可为当前我国制造业强国建设提供诸多借鉴经验。我国目前虽为制造大国,但还远称不上是制造强国,而这其中关键基础原材料受限是主要原因。多晶硅作为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产业最为关键的原材料,从完全依赖进口到现在基本实现自主可控的发展历程可为我国其他基础原材料摆脱对外依赖提供启示。我国虽然对多晶硅的重视力度很大,关注时间也很早,但努力了近半个世纪却仍未能实现大规模生产。在2005年以前,多晶硅几乎100%依赖进口,但我国多晶硅工业抓住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时期,积极发挥市场在资源分配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以太阳能级多晶硅为切入口,逐步突破多晶硅生产技术瓶颈。目前,太阳能级多晶硅生产规模己位居全球首位,产品质量也不断提升,己有多家企业生产的多晶硅产品达到电子级三级品以上,小部分企业己开始小批量给下游半导体硅片企业供应电子级多晶硅产品,实现电子级多晶硅进口替代只是时间问题。

同时,多晶硅产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受到“高能耗、高污染"等非议,多晶硅投资失败也一度被作为新兴产业发展的负面典型。因此,详细梳理多品硅产业的发展状况就显得尤为重要。但目前市面中涉及多晶硅的图书较少,并且集中于多晶硅生产技术领域,全面系统分析多品硅产业的图书基本没有。

本书以此为背景,从多晶硅产品的简介出发,介绍多晶硅产业的发展历程、西门子法和流化床法等关键工艺和技术、太阳能级和电子级多晶硅发展情况、国外主要多品硅强国经验、国内外重点光伏企业发展特点、多品硅产业政策等,全面描绘当前国内外多品硅产业的发展图景。

本书结构如下:第1章对多品硅产品进行介绍,阐述多晶硅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及多晶硅产业发展;第2章介绍多品硅产业化生产技术,包括重点介绍了三氯氢硅西门子法、硅烷流化床法和物理冶金法等,并就如何进行产品质量控制进行了讨论;第3章介绍了国内外太阳能级多品硅产品的发展情况,包括发展历史、生产规模、产品价格、产业格局、进出口贸易、发展特点和趋势等,还原了多晶硅价格变化过程,并分析了当前多晶硅的高能耗、高污染和投资等热点问题;第4章介绍电子级多晶硅的发展历史、生产规模、下游半导体硅片需求、产品价格和生产成本以及产业发展特点等,对国内电子级多晶硅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并提出发展建议;第5章介绍国外多晶硅产业基础较好的几个国家和地区多晶硅产业发展经验,包括美国、日本、韩国和欧盟等,并介绍了国外企业在氯硅烷处理方面的经验,希望对国内多晶硅产业发展有所裨益;第6章介绍我国主要省区多晶硅发展经验和教训,包括多晶硅起步较早的四川和河南、产业基础较好的江苏,以及能源与资源基础较好的新疆和青海等;第7章介绍国内外多晶硅生产规模最大的几家多晶硅企业发展情况及发展特点,包括国外老牌多晶硅厂商德国 Wacker、美国 Hemlock、美国 REC和新晋企业韩国OCI以及我国江苏中能、洛阳中硅、新特能源、大全新能源和亚洲硅业等;第8章介绍多晶硅产业政策,论述了产业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政府和市场关系,并对2008年以来与多晶硅有关的产业政策,包括多晶硅行业准入、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多晶硅贸易救济调查和多晶硅技术研发等进行介绍和解读;附录A介绍多晶硅生产成本情况,详细分析了影响多晶硅生产成本的原材料、能源和折旧等;附录B记录了我国多晶硅产业自20世纪50年代至2015年多晶硅产业发展轨迹。

本书适合行业管理、行业研究、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企业人士,以及希望了解更多多晶硅知识的从业者阅读,以便对这个产业发展的来龙去脉有更清晰的了解。

本书凝聚了作者长期的多晶硅行业实践经验以及研究思考的成果。作者广泛收集了国内外相关材料,参考了一些最新论著,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也引用了部分相关材料,在此表示感谢。

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得到多晶硅行业很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等的帮助,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王勃华秘书长、亚洲硅业总经理/国家“千人计划”王体虎博士审阅了全文:工信部电子司王威伟处长、金磊副调研员、洛阳中硅副总经理严大洲、保利协鑫副总裁吕锦标、新特能源副总经理宋高杰、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杨永亮、亚洲硅业总工程师宗冰等专家也参与了本书的审阅工作;北京有研总院张椿教授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多品硅材料,黄河上游水电副总经理刘伯年、英利集团首席技术官宋登元、阿特斯技术副总裁邢国强、江苏中能原总工崔树玉也提供了很多有益讨论。赛迪智库电子所、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秘书处等各位同事也为本书的撰写提供了很多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本书内容是作者在行业支撑工作过程中的思考和总结,仅代表个人观点,与任何机构的立场无关。山于作者水平和阅历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错误,不当之处恳请广大专家、读者不吝批评指正。

相关阅读

金刚线切割呈井喷式发展,专用机和改造机谁能更胜一筹?,  金刚线已经成为2017年中国光伏产业年度关键词之一了。不管单晶还是多晶,仿佛不用金刚线就要被淘汰。在金刚线改造[详细]
光伏行业周报:PV多晶硅价格上涨0.96%,  Pvinsights(国际太阳能光伏研究公司):PV多晶硅价格上涨0.96%,二级多晶硅价格保持不变,多晶硅片价格下降0.16%、0.16%,单晶硅片价格下降0.8[详细]
本周多晶硅市场整体持稳, 本周国内多晶硅价格持稳微涨,太阳能一级致密料报价区间在14.8-15.5万元/吨,均价15.30万元/吨,周环比上涨0.13%。一级致密料成交价区间在14.8-15.5万[详细]
单晶硅片降0.4元够了吗?,  近期,阿特斯技术总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阿特斯的湿法黑硅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量产电池效率提升0.5%,每片的成本仅增加0.1元左右,60片组件功率可以提[详细]
多晶硅片表面缺陷如何拯救?,  摘要:结合实际工艺模拟多晶硅铸锭生产过程中的热场分布情况,研究了该热场对所生产多晶硅片缺陷分布的影响。同时采用对多晶硅片化学腐蚀抛光处[详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中华消费在线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中华消费在线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