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成本要依靠技术创新来实现。目前我国部分企业已经掌握多晶硅材料的生产工艺;光伏电池生产设备国有化能力提高;光伏制造业技术有一定提升,光伏发电系统投资成本下降。但从材料、电池、逆变器等方面技术还远没有成熟。从组件设备到电池效率及电池安装,贯穿光伏发电全过程,每一步都有技术改进的空间,也都有成本下降的余地。
光伏度电成本已大幅下降
就技术层面而言,我国光伏技术水平持续提升,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强了对光伏产业、光伏关键技术的支持和引导,产业技术升级受到广泛关注,多晶硅电池能耗持续下降,平均转换效率分别由18.8%和17.3%,上升到19.3%和19.3%,光伏发电系统投资成本由原来的每瓦10元降至每瓦9元以下。
“晶澳各类组件均达到‘领跑者’计划提出的多晶硅和单晶硅组件自项目投产运行之日起,一年内衰减率分别不高于2.5%和3%,之后每年衰减率不高于 0.7%,项目全生命周期内衰减率不高于20%的要求。”晶澳太阳能控股有限公司(简称“晶澳”)副总裁曹博介绍说。
在降低电站度电成本方面,一些技术领先的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可以将光伏度电成本直降40%。比如中信博新能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平单轴跟踪系统与固定支架相比,其年发电量提高约10%~30%。
上能电气有限公司推广的集散式逆变方案,可使系统发电量提升3%~5%。
过去的几年中,我国组件价格下降了86.4%,系统价格下降了86.7%,光伏电价下降了76.2%。企业竞争力显着增强,光伏企业由以前的纯组件制造商向系统方案提供商转型。
设备各环节仍需不断技术创新
“未来提高电池效率仍然将是光伏行业进行创新的核心点。”西安隆基硅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表示,太阳能发电成本的核心在于提高电池的效率,这是光伏产业一直争夺的核心,要想降低成本,有一个明确的指标就是提 高转换效率;如果组件效率提高1%,其他成本不变的情况下,相当于综合系统成本可以降低6%。
今年年初,国家能源局提出的 “领跑者”计划中,单晶硅组件转化效率为17%以上,多晶硅组件转化效率为16.5%以上。天合也推出转化效率为19.83%的多晶硅组件和20.48%的单晶硅组件,虽然目前只是样品阶段,但整个行业由于光伏组件效率提升带来的光伏电站成本降低可以期待。
而光伏逆变器会朝着效率更高、功能更全面、单机容量更大的方向发展。采用多路MPPT技术的集散式逆变方案有效解决了组串失配等问题,也是未来大容量逆变最佳方案,很好的满足了未来西部大型地面电站技术发展趋势。
“晶澳在光伏产品的生产管理中已经大量运用到了互联网,比如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生产的运营和量化管理。在光伏电站的管理方面,也已经实现了互联网监控。通过互联网远程监控,能随时监测电站的运营情况,有效提高电站的整体收益。”曹博说。
相关阅读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