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家电 > 评论

董明珠造车第一“关”:银隆产能将扩十倍?

来源:互联网 责任编辑:小波

  自从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联姻”银隆新能源后,一个问题被反复追问:为什么在一起?在五一前夕的第七届中国国际储能大会上,被董小姐缠着不放“追”到手的银隆新能源创始人魏银仓,自是同样被追问。魏银仓倒也不回避,主场演讲完之后,主动安排了一场新闻发布会,有问必答,答必详尽。

  同似“两门大炮”

  俗话说,投企业就是投人。

  名声在外多年的董小姐一向以霸道敢言、气场凌厉示人,以致于被人形容为“高调华丽女炮手”。在储能大会上,银隆新能源创始人魏银仓也尽显不回避矛盾的个性,有人调侃他和董小姐同似“两门大炮”。

  在20分钟的演讲中,魏银仓第一句话就是“银隆新能源,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企业”。接下来,他一边阐述储能市场、技术,一边就政策“放炮”:“宁可晚补贴或不补贴,因为如果不具备几大要素(长寿命、高可靠、耐宽温、多功能),不管什么技术路线、材料体系,我认为参与储能市场可能就是投机。储能市场,绝对不适合投机者进来操作。 (储能)可能要出台补贴政策,但是政策应该慎重,不能盲目制订一个材料体系。”

  在新闻发布会上,魏银仓也不断放“炮”,称储能市场混乱,电池市场混乱。

  同梦想,均专注

  董明珠在公共场合从不讳言造车梦。

  “格力一定要做新能源汽车。”格力电器股东大会否决了投资银隆新能源的方案后,董明珠依旧到处强调“格力没有成功入股银隆,但是董明珠一定要做”。

  最后,她自掏腰包10亿,还牵上王健林、刘强东等一起入股。“大家坐着格力造的车,打着格力的手机……这就是我的梦想”。

董明珠为什么看上新能源汽车?

  工信部4月25日公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显示,计划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销量的20%以上。

  而2016年10月公布的《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显示,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占汽车总销量的40%以上。

  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汽车产销突破280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产销50.7万辆,占比1.81%。新能源车未来空间之大可以窥见一斑。

魏银仓并不是做锂电池出身的,但自打决定做锂电池,他就用心布局钛酸锂。

  2010年下半年,银隆新能源收购了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奥钛纳米科技有限公司公司53.6%的股权,并将其技术、生产线和销售体系收入囊中。

  2009年起,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率先在商用车上应用。适用于公交大巴上的银隆动力锂电池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扩张不断壮大。

  专注梦想,这是魏银仓和董明珠又一个共同点。

  同样的挑战

  拿着董明珠等第三轮股东注入的30亿元,银隆新能源狂奔在扩产道路上。目前,银隆已经完成国内八大产业园的战略性构建,再加上美国奥钛公司,一共是九大产业基地。据透露,今年银隆新能源产能预计将是去年的十几倍,成都、天津几个基地很快将投产。

  但是,银隆钛酸锂路线备受争议,这也是不断有人质疑董明珠投资银隆的重要原因。

  钛酸锂电池优势非常明显:快充放、耐宽温、长寿命、高安全、高效率,适用于在固定线路上固定里程、商用车上、客车上以及调频调峰。

  但钛酸锂缺点也很明显,即钛酸锂能量密度太低,难以达到我国对2020年乘用车动力电池的要求,不是未来新能源汽车的主流方向。

  对此,魏银仓董事长并不回避:“钛酸锂电池进入乘用车有它的弱点,但任何一种电池和材料体系都不可能覆盖所有的市场。”

  魏银仓透露,“钛酸锂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也不是我们唯一的技术。”

  魏银仓称,动力电池核心在负极。钛酸锂是一种负极材料,今年银隆新能源用钛酸锂配不同正级材料,研发出了钛铁锂、氢钛动力总成等四个新品,这四种产品都将量产。

相关阅读

三季度堪称彩电市场史上最差销售季《中国经济周刊》首席摄影记者 肖翊 摄时值2017年末收尾阶段,又到了家电“江湖”亮成绩单之时。这一年,彩电行业经历了过山车一样[详细]
2017年可谓是彩电市场愁云惨淡的一年。据奥维云网全渠道推总数据显示,2017年1-9月彩电销售量规模同比下降92%。与此同时,彩电业在第四季度传来利好消息,由于面板价格得到遏制以[详细]
纵观整个国内彩电零售市场,今年的市场行情总体呈先抑后扬的态势。在上半年市场遭遇“寒冬”的情形下,从今年国庆开始,OLED电视逆势而上,实现了跳跃式增长。LG电子、创[详细]
据英国《每日邮报》12月13日报道,联合国报告称,2016年,全球共产生4470万吨电子废料,较前两年相比增长了8%,相当于4500座埃菲尔铁塔。如今,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冰箱等电子产品的废料[详细]
12月5日,第四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发布年度成果文件《乌镇展望》,指出下一代互联网发展、人工智能应用、数字经济转型等新兴议题已经成为治理新热点。100多元的智能摄像头、300多[详细]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广告业务 | 联系我们

中华消费在线 版权所有 (c) All Rights Reserved.

未经中华消费在线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